20世纪初,中国最早油苗记载的陕西延长,用近代钻机钻成了中国内地第一口工业油井。
当时,中国人使用煤油灯已比较普遍,对国外煤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901年煤油的输入达43.1万吨,造成对外贸易大量入超,国内有识之士对开发本国石油的呼声日盛。陕西巡抚曹鸿勋等提出:“以延长煤油与外国煤油争衡”,“以中国之财力,开中国之利源”。1904年11月,获准试办延长石油。两年后,购得日本顿钻设备1套,聘得日本技师左藤及工匠6名。1907年2月,人员与钻机相继到达延长,成立延长石油官厂。经过3个月准备,第一口井于6月7日开钻,9月10日至81米停钻,9月12日投产,初日产原油1~1.5吨。这是中国内地用近代钻机钻成的第一口油井。采出原油后,用小铜釜试炼,日产灯油12.5千克,送到西安检验,烟微光白,可与进口煤油媲美。同年10月,从日本进口的炼油釜装置竣工投产,10斤原油可提炼6斤煤油,遂将所产煤油装箱运往西安销售。一时“内外传颂,交相称赞”。
开办延长石油获得成功。新任山西巡抚恩寿决定扩大办矿,在详细审阅有关资料,并派人调查以后,拨银20多万两,作为扩充油矿款项,并派出三名练习生去日本越后油厂留学,吸收国外开采石油的经验。
第一批工业油井出现后不久,台湾、新疆等地石油勘探均告中断,只有延长油矿坚持下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近代油矿(图2.3)。
图2.3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1号井
1935年4月,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解放了延长油矿。5月,延长石油厂成立。1935—1946年,延长油矿共钻井20口,有16口见油,其中旺油井6口。其间,1940年八路军总部派汪鹏到延长进行石油地质勘查,发现了延长西南的七里村储油构造。随后钻凿的七里村一号井和三号井开始都是自喷井,一号井日产油曾达96吨以上,一时轰动全边区。1939—1946年,延长油矿共生产原油3000多吨,并为边区政府提供了汽油、煤油、柴油、机油、蜡烛等产品,为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军需民用,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