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景区孝贤碑林,位于少林寺塔林西南650米处(塔林通往梯子沟路路南)寺西沟柿树洼。原为俗家弟子武术学校用地,03年被拆迁。该处地势视线开阔,是很好的观景点,是少林景区内最佳观景点之一。孝贤碑林座落于二祖慧可钵盂峰怀抱;左观五龙戏珠凤凰岭,右看少室晴雪朝阳红,远眺五乳峰达摩九年面壁洞,近视初祖庵、少林寺、塔林尽收眼中。该地块位于少室山阴,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林密荫浓,秋季红叶景观突出,冬季雪景肃杀,自然景观条件优越。
正在建设的嵩山少林孝贤碑林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基地” 郑州落户这在全国尚属首个。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社会氛围,增强独生子女一代敬老爱老助老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碑林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孝贤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己任。自2005年开始在登封少林景区筹建孝贤碑林,完全依靠个人出资。06年4月至07年5月,碑林已经挖掘征集到全国32个省、市、区及海外华人等250多位文化名人撰写的孝贤文化名言500余幅,他们对中华孝道的弘扬、赞颂之词,字字句句抒发出作者对孝道的崇敬之情,点点滴滴体现出作者孝心的萌发。人们游憩于这一讴歌孝道的海洋中,能以纯洁思绪、净化心灵。诵读之后,自然使自己崇孝、倡孝、歌孝、行孝。拳拳之情孝敬父母,耿耿忠心报效祖国。做父母的好子女,做祖国的好儿女。其中“孝贤碑林”匾额,就是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题书。08年出版《孝贤碑林作品集》4000册。目前碑林建设正在有序进行,立碑达340余块。预计2011年农历9月9日重阳节开园,将永久免费对全社会开放。嵩山少林孝贤碑林是一项大型公益文化项目。少林景区孝贤碑林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于2008年委托由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制作完成。2009年6月28日,获得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少林景区孝贤碑林建设项目的批复》;11月5日,该项目被登封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为“登封市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基地”;12月2日,该项目被河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河南省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基地”并资助资金10万元.12月18日,正在建设的嵩山少林孝贤碑林又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命名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基地”;资助资金30万。
孝贤碑林项目,符合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符合省委、省政府打造文化强省、建设和谐中原的部署,顺民心、合民意,此举是城市老人期待精神慰藉,农村老人更需儿女尽孝道的客观现实。胡锦涛同志说:“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胡锦涛同志强调说:“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当做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孝的本质是爱、表达方式是感恩,孝的作用是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今不敬老、我老谁敬我。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的传统美德;孝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有孝德,家庭才能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传承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华伦理的重要内容,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人皆是父母生养,人人都应孝敬双亲。孝能使人避恶趋善,孝能促进社会和谐。一篇《蓼莪》诗,一首《游子吟》,时时唤起人们对双亲的思念与感恩,发抒出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百善孝为先。孝在历史上维护社会和谐起过重大作用。会古弥今,现在孝也将为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弘扬传统美,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也是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河南嵩山脚下建设少林孝贤碑林,是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主题明确,意义深远。愿天下人来此“孝贤碑林”共读篇篇孝文,共发孝心,共履孝行,让这一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