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大军,竟都解衣待死,土木堡之役为何败得那么惨?

土木堡之役为何败得那么惨?
2025-05-16 01:11: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惨烈的一场战役了,当时有20万的士兵,竟然一点反抗都没有,竟然全部丢盔卸甲,等待死亡,为什么他们一点骨气都没有呢?当时的情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才会导致士兵们斗志全无呢?

当时的敌我实力过于悬殊。

在土木堡之变中,参与围歼明军的蒙古军除了也先本部数万之外,还有阿剌知院所部大约2.3万人。并且据史学家分析阿剌知院部在明英宗抵达土木堡之前,就已经占领了土木堡以南的怀来城,切断了明军主力通往居庸关的道路,使得入怀来城宿营或者按照兵部尚书邝埜之议车驾先行驰入居庸关。

阿剌知院部行动的独立性很强。

这个部落从7月到8月一直在东面活动,袭扰宣府周边。则显然也先并非汉尼拔那种布局天衣无缝的军神级人物。哪怕在鹞儿岭之战后,负责助攻的阿剌知院所部仍然未能抵达指定的围歼位置。在明英宗扎营土木堡之后,才由独石、马营方向攻入,通过苦战击败郭懋所部,攻破由明军控制的麻峪口,与也先主力一起对明军形成合围。

而明英宗在鹞儿岭惨败后不敢继续向南移动,而扎营于高峻的土木堡,当是因为损失大部分骑兵机动力量之后胆怯之故。此时蒙古人的实力,已经显然在明军之上了。所以说,明朝军队打不过蒙古军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回答2:

土木堡之战纯粹是明朝是统治者自己搞的一场闹剧,它应了那句话,不作不死。公元1449年七月,瓦剌也先率军兵分四路进攻明朝。它先袭扰明朝北部边境,企图引诱明军主力出战,在野战中相机消灭之。然后再会师一处,合攻北京。

而当时的明朝皇帝朱祁镇听从他信任的太监王振的话,决定御驾亲征。王振的本来意图是因为他的家在蔚州,怕被瓦剌军抢掠。他企图以明军主力出征吓住瓦剌军,保护自己的家产。于是,朱祁镇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决意亲征,迎击瓦剌军。

但是,当时的明军虽然号称五十万,实际上训练不足,装备鄙陋。当时从库房取出装备士兵的武器装备多有朽坏。就在这种情况下出征瓦剌军,实在是凶多吉少。即便是这样,明军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更是漏洞百出。明军先是经居庸关向大同进军,没有到大同,明军就已经缺粮。随军的大臣请求回师,都遭到了王振的拒绝。

到了大同,瓦剌军撤退诱敌。王振本来想继续追击。可是王振听了他的亲信郭敬向他汇报的阳河口惨败的情况,便决定回师了。在回师的时候,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北边的路,经宣府回北京,道路比较近。另一条路走南面,经紫荆关回北京比较远。在回师时,王振又挑选了南边比较远的道路。

王振挑选这条路的用意是,这条路路过他的家乡。王振想让皇帝临幸他的家,以资炫耀。这条路虽然远,但是受瓦剌军袭击的威胁也小,也无不可。可是,当大军已经开拔了四十里的时候,王振又想起来,这么多军队路过他的家乡,万一损害了他家的庄园田地怎么办。于是他又让大军掉头北上。就在王振来回折腾的时候,瓦剌军的袭击到来了。

也先发现明军主力撤退后,就一路追击。他先后击败消灭了明军的后卫部队,死死咬住明军。明军退至土木堡的时候,因为要等候王振的千余辆辎重车而没能进入怀来城。这时大臣又请求让皇帝先进入居庸关的建议,大军在土木堡露营。也先随后跟踪赶到,四面合围了明军。

当时土木堡地势高且无水,明军掘地二丈无水。而南边的河水被瓦剌军控制,明军饥渴难耐。瓦剌军在第二天假装撤退,要与明朝议和。王振以为和议将成,命令大军难移就水。明军争先恐后,阵势混乱,瓦剌军趁势四面冲杀,明军大败,几十万人全军覆没。明朝皇帝朱祁镇被俘虏,随行的五十多位大臣全部死于乱军之中,王振被痛恨他的明将樊忠所杀。

土木堡之败是明军的一次惨败,它主要是王振的胡乱指挥造成的。从出战到行军,再到最后的决战,明军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一步错步步错,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回答3:

在土木堡的战役里,二十万大军被围困在土木堡,本来想等待援军,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水源也支持不了二十万大军的饮用,一开始明英宗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但是被胡人框了,衣甲兵器还有战马都被抢了去,就连明英宗都被俘虏了。



在土木堡之役中,首先参与围歼明军的蒙古军军力很多,而且据说在明英宗他们还没到达土木堡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占领了土木堡南面的怀来城了,提前切断了明军主力去庸光的道路。后来明英宗在土木堡安营扎寨以后由独石,还有马营的方向攻入,在鹞儿岭惨败后稷不敢再继续向南移动了,后来损失了很多的骑兵机动力量以后,漏出了胆怯,而且那个时候蒙古人的实力也大于明军了。



他们被困在了土木堡,本来明英宗想在土木堡等待援军的,而且土木堡当时也是有水源的,但因为是炎热的夏天,泉水也减少了,根本不够二十万大军的饮用量,再加上有烈日的炙烤,所以全军很快就陷入了一个脱水的状态,就这样坚持了两天,明英宗也知道按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军队匮乏一定的,所以他就暂时先答应了议和的邀请。

他派出使臣去到瓦剌军营,说明了情况后,瓦剌就作势后退了,让出了桑干河。但是后来他们又出来,让明英宗的队伍一时难以掌控,胡人不是专于杀人的,他们还贪图利益,二十万余人里中伤的人高达一半,死的人也有三分之一,就连骡马,衣服兵器都被胡人抢了去。明英宗也就这样被俘虏了。剩下的还有一些溃兵纷纷逃到了民间,失去了斗志,短时间内也很难再重新整顿好。天子被俘虏的事情,对朝廷来说造成了很大的震恐,

回答4:

因为后勤供应没有保障。五十万大军,随行役夫就应该有数十万之多,王振对这些事情根本毫不过问,加之催征太急,补给根本来不及准备和供应。

回答5:

主要是缺乏食用水,当时20万大军在土木堡上没有足够的水源,很多人渴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