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鸽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几站的训放,才被送上路参加比赛。所以说,这些参赛鸽也是从很多鸽子中选拔出来的,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即使这样,在比赛中哪个站还是要丢失鸽子的。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参赛鸽的血统差异,二是参赛鸽的身体状况,三是参赛鸽的心理素质。这些原因既有鸽子本身的,也有饲主管理不当造成的。
(1)参赛鸽的血统差异
赛鸽的血统决定着参赛鸽的赛级差别。500公里级的赛鸽,在参加1000公里级的比赛时,很可能丢失。1000公里级的赛鸽,在参加超远程的比赛时,很可能回不来。不了解这个现实,必然要丢失参赛鸽的。为什么国家要定短、中、远距离的赛程呢,道理也就在这里。
(2)赛鸽的身体状况
赛鸽的血统再好,本事再大,但是,身体状况不佳,也是要丢失的。有的赛鸽从上站回来不久,或有暗伤,或是还未休息过来就又送站上路了,这样的疲劳战术,参赛鸽也有可能要丢失的,即使不丢失,归巢也不会很快的。
(3)参赛鸽的心理素质
参赛鸽的心理素质很紊乱,情绪很差,在这时拿去上路比赛,也是要丢失的。笔者曾有一羽深雨点雌鸽,砂眼,足环(河南91-061515),在1996年春季比赛1000公里级时丢失了,就是这样的教训。该鸽曾有三次500公里的翔绩,一次720公里的12名,但在1000公里级为什么丢失了呢?分析原因:很可能它不是千公里级的“材料”(其祖父是千公里归巢鸽)。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未照顾其体力和情绪。参赛720公里时,是头天下了第一个蛋,第二天带蛋上路的。鸽友们开玩笑地说:“应该让它进‘产房’休息了,你还让它参赛。”当时的天气又不好,一直是连阴天加阵雨。我想肯定回不来了。谁知到第六天突然在鸽棚看到了它,缩着颈,闭着眼,蹲在暗处,显得非常的疲劳。可是,雄鸽也很不体谅它,一直纠缠它。到千公里上路的时候,虽然体力有些恢复,但雄鸽“追蛋”追得很紧,连食也不让吃,水也不让喝,一直往窝里赶,我去捉它时,它总是“咕!咕!咕”的叫着避开我的手(以前并非这样),不让人捉,看样子是很不想再走了。这时我不耐烦地说:“不让我捉,也得捉住你,一千和七百只差三百公里,你总不能不回来吧!”可是,时到如今将半年多了仍无踪影。
人的方面(不说司放时的条件和天气如何),对有灵性的小动物,也要建立感情,亲和训练就是措施之一。鸽子更是如此,因为归巢的毅力就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的。心理素质不好,就会减弱或丧失归巢毅力而使参赛鸽流落他乡安家落户的。
这次对我教训很大,可以说,这是人为的丢失。因为,七百公里带蛋参赛,冒雨拼搏归巢后,应该采取措施,让其很好休息,并应该加喂“小灶”,也别让雄鸽纠缠,可能会好些。可是,没有这样做。你不照顾参赛鸽的体力和情绪,它就不给你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