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牲畜疾病,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性牲畜动物(两瓣蹄子的兽类),因此病变发生在口腔、蹄部等处,又呈现在畜间传染流行的疫势,称之为口蹄疫。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粘膜上出现泡状斑疹等症状,恶性口蹄疫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此病传染范围大、速度快,且病毒生命力极强。专家指出,一头罹患口蹄疫的病猪,足以让7000头偶蹄牲畜感染上同样的病毒。口蹄疫病毒能够在地面和水面上自然扩散达几十甚至一百多公里,也可通过空气和各种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虽然口蹄疫病毒对人体危害不大,但人员流动可将病毒带到其它地区和国家。由于欧盟内人员和商品流动十分频繁,海陆空运输极为畅达,这为口蹄疫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这是英国发生口蹄疫后,在欧盟国家中引起巨大恐慌的重要原因。
另外,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能侵害多种动物,而以偶蹄类为最易感染,猪的感染性仅次于牛、羊。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肉及其制品,其次是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车辆等。此病毒在外界的存活力很强,在污染的饲料、饲具、毛皮、土壤中可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在污染的冻肉中更能长时间存活,而造成远距离运输销售传播。而阳光曝晒、一般加热都可杀灭口蹄疫病毒,潜伏期l~2天。
人也可因接触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误饮病畜的奶,或误食病畜的肉品等途径而感染。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2-18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皮肤水疱见于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数天痊愈,预后良好。有时可并发心肌炎。患者对人基本无传染性,但可把病毒传染给牲畜动物,再度引起畜间口蹄疫流行。
具体解决方法
方法一: 口腔有溃疡时,用碘甘油合剂(1:豆)每天涂搽3~4天,用大酱或10%食盐水也可.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涂甲紫溶液(紫药水)或碘甘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方法二:
[症状与治疗]
体温升高达40—42度,口腔粘膜红肿溃烂,有水泡,破发病后用抗病毒药物注射5天一疗程,2-3个疗程口腔炎症用青十链(1600万+500万+板兰根300m1)打到口腔炎症,消失为止。
方法三:
1:口蹄疫病牛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一般为良性经过。只要对病牛改善饲养管理,给予容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即可。
2:对采食咀嚼困难的病畜,要喂给软食,严重的可灌小米粥或米汤、豆浆等。站立困难时要多垫草,防止发生褥疮。
3: 为缩短病程,促进病牛早日康复,可注射青霉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口腔可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在创面上涂擦碘甘油(碘7克、碘化钾5克、酒精100毫升,待溶解后加入甘油10毫升)或用l~2%明矾溶液,或撒布冰硼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8克,研成细末混合而成)。
蹄部和乳房的病变,可用消毒药水洗净,涂擦龙胆紫或碘甘油,也可撒布煅石膏和锅底灰的混合细末(煅石膏和锅底灰各一半,加少量食盐,研成细末)。
对病犊可采用痊愈血液疗法。选择无并发症的病牛,在其水泡破裂后经过12~15天(不得超过25天)采血。采血瓶内先盛10%灭菌枸橼酸钠溶液使其含量为血液的0.5%。将采得的血液用无菌纱布过滤,然后把数头牛的血液混合后备用;用量按每公斤体重0.5~1.0毫升,皮下注射。同时也可以配合使用青霉素,以防并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