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学是一门武装失败人士头脑的精神工具,主张自我觉醒并对抗伪精英主义。
勃学是知乎上由@勃失败等用户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这些人大多拥有高学历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勃学的产生:
勃失败原名曾博,学习成绩非常厉害,高三时本来有保送清华的资格,但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高考,上了浙大。浙大在他心目中则变成了三本院校。在浙大成绩年级第一,后考上伯克利的物理博士,现在Facebook做科研。
从人人网时代开始,像他这样的高学历高智商人群,内心自觉是真正的精英。人人网没落后转战知乎。
在知乎上,曾博企图做物理科普,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市场。反而那些他认为低俗无聊没品位没有专业性可言的玩意,在知乎上却大行其道。尤其是知乎live出来后,曾博开始怒怼知乎团队,并称许多开live的其实是伪精英。可这些人的收入却高得离谱,让曾博觉得很失败。
他也知道,这些live,甚至包括得到上的专栏,都是在利用认知的不对称性获取利益,他称之为智商税。
实际上他这一类人也同样拥有认知上的不对称性优势,但这个优势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给他带来实质利益,心有不平。
所以他觉得自己是个伪精英,很失败。
总体来讲,勃学不过是这些自诩为精英人士间的文字游戏,有思考,有愤怒,有戏谑,有自嘲,也有自我安慰。
扩展资料
勃学之所以用勃这个字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最根本是教主曾博名字中的 “博” 和 “勃” 同音。在此基础之上,则有更多的附会。首先,勃学是一个嘴上说着失败,心里想着成功的理论。
这种状态最精妙的表达莫过于一个 “勃” 字:“勃” 的感觉,是自我实现的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的体验。 其次,历史上有一个名垂千古但英年早逝的人,王勃。“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但最后却落得溺水而死。
曾博的经历和他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 少年时代才华横溢,却难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2017年9月,曾经无孔不入的勃学似乎已经销声匿迹,而导致勃学真正 “死去” 的真正原因,也许在于勃学家本身理念与现实的矛盾:控诉成功虚伪,却不得不追逐成功;明白失败永恒却只能够讨厌失败;对失败领悟最透彻的领导人却最向往着成功。
勃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具体地说,勃学是一门武装失败人士头脑的精神工具。失败人士是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占99.99%以上),也是成功人士除了互相倾轧以外,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资本回报率超过劳动回报率,失败人士的范围必将不断扩大。
在中国,失败人士(三本,一百本学生等)往往缺乏思辨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缺乏必要的国际视野,很容易就被知乎大V的各大live和600块钱的课程骗走。在这个时代,成功人士已经联合起来“不要想如何教育傻子,而是赚傻子的钱”,成立一个与其对抗的组织迫在眉睫。勃学将能武装这其中一部分可教之材的头脑,帮助他们实现失败人士的大统一、大团结。
总之,勃学是失败人士行动和思考的纲领性文件。勃学的第一部分就是“失败学”,与社会盛行的“成功学”形成鲜明对照。“失败学”不是教你如何失败,而是一个关于人成为失败人士后,该如
勃学就是曾博勃起时说的话后来被人整理并发扬广大的一门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