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中“极点”的定义是什么?

2025-05-13 03:38: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极点”产生于中长跑运动。在中长跑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比躯体神经有较大的惰性,使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跟不上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造成供氧不足,血液中乳酸和丙酮酸堆积;呼吸循环系统失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大脑皮层动力定型暂时紊乱,使运动员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表现为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跑下去,这种状态就叫做“极点”,是中长跑运动正常的生理现象。

“极点”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到运动状态时,身体的各个器官未能很好配合,尤其是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活动未能适应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引起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

同时,由于人体在或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并越积越多,为了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越加急促,心跳更加频繁,大脑皮层受到这种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因而出现了上述“极点”现象。

回答2:

在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难受,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心跳、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生理学上所指的“极点”。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极点”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是人体从安静状态转入到运动状态时,身体的各个器官未能很好配合,尤其是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活动未能适应肌肉、骨骼等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引起大脑皮层工作的紊乱。同时,由于人体在或活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氧化和排除,并越积越多,为了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越加急促,心跳更加频繁,大脑皮层受到这种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遭到破坏,因而出现了上述“极点”现象。
“极点”出现之后,经过一个很短的时间,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逐渐适应了运动器官活动的需要,大脑皮层工作正常起来,上述各种难受的感觉随之消失。此时,跑的动作转为轻松自如,这就是运动生理中的所谓“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的迟早和人体反应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人们的体质、锻炼水平和运动强度紧密相关的。运动强度大,锻炼水平低,体质较弱的人,“极点”出现早一点,反应强一些;反之,则会出现迟一点,反应小一些。
减轻和克服“极点”的办法,首先要在长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平时应坚持刻苦锻炼,持之以恒。出现“极点”怎么办?它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不要害怕和紧张,更不要中途停止运动。可以适当减慢跑速,有意识加大呼吸深度,减少呼吸次数,调整呼吸与动作节奏,并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