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拒绝遗忘——野草里的哲学》有这么一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他的目的就是要人们面对“现在”,勇于正视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的生存困境。在《野草》里,他创造了一系列的“形象(”“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困境。这是“死火”。“我”在梦中,在冰山间奔驰。突然跌入冰谷里,我看见在一片青白的冰上,有无数的红影,像珊瑚网一般纠结在一起:这就是“死火”。于是,我与死火之间,有了一场谈话,死火告诉我,他被遗弃在冰谷里,如果再得不到温热,就将“冻灭”。我表示愿意将死火带出冰谷,让它永得燃烧。死火回答说:“那么,我将烧完!”这就是说,死火所面临的是一个“冻灭”与“烧完”的两难选择。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两难选择的象征意义呢?坦白地说,这一直是研究这篇《死火》的难点,我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还是我的导师王瑶先生的一番话启发了我(活跃)。有一天,王先生对我说:“我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要什么事都不干呢,那就是‘坐以待毙’;我如果还继续拼命,说得好听点是发挥余热,其实呢,不过是‘垂死挣扎’。”(全场活跃)。我听了这话,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并且立刻联想起鲁迅的这篇《死火》,终于恍然大悟: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冻灭”(“坐以待毙”)与“烧完”(“垂死挣扎”)之间,作出选择。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努力奋斗(“烧”“、挣扎”),还是什么事也不(做“冻“”、坐”),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灭”、“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幻想(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