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有多少个读音分别是什么,怎么组词

2025-05-07 16:56: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炮pào组词: 炮手、礼炮、炮口、鞭炮、炮台、花炮、瞎炮、排炮、炮楼、火炮、重炮、炮塔

炮páo组词: 炮烙、炮炼、炮制、烹炮、如法炮制、烹龙炮凤、炮凤烹龙、依法炮制

炮bāo组词: 炮羊肉

一、炮的释义

[ pào ]

1、口径在2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火力强,射程远。种类很多,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也叫火炮。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火药发明后,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

2、爆竹:鞭~。花~。

3、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

[ páo ]

1、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

2、烧;烤(食物)。

[ bāo ]

1、烹调方法,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搅拌:~羊肉。

2、烘焙: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干了。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炮,毛炙肉也。从火,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炮,连皮毛一起烤炙的全肉。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包”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

古代火刑之一,将罪犯捆绑或装在袋中,用烧红的铁器烫击。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

一、礼炮[lǐ pào] 

表示敬礼或举行庆祝典礼时放的炮。

二、炮台[pào tái] 

旧时在江海口岸和其他要塞上构筑的供发射火炮的永久性工事。

三、炮炼[páo liàn] 

中草药加工过程中指通过加热把水分和杂质除去。

四、炮制 [ páo zhì ] 

1、用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过程。方法是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

2、泛指编造;制订(含贬义)。

五、炮羊肉[bāo yáng ròu] 

一道简单的家常菜,主料是羊肉、大葱。

回答2:

炮1 [páo ㄆㄠ]
[《广韵》薄交切,平肴,并。]
1.用烂泥涂裹食物置火中煨烤。《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孔颖达疏:“并毛而炮之。”《礼记·礼运》:“以炮以燔,以亨以炙。” 郑玄 注:“炮,裹烧之也。”
2.指径将东西放在火中或带火的灰里煨熟。《风俗通·皇霸·三皇》引《礼含文嘉》:“ 燧人始钻木取火

,炮生为熟,令人无复腹疾。” 宋洪迈《夷坚乙志·闽清异境》:“俄一人自外荷鉏至,架鉏於门上,趋近附火……袖中出芋十枚,炮熟,指其半与僧,自食其半。”
3.焚烧。《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令尹炮之,尽灭 郄氏 之族党。”孔颖达 疏:“燔、炮、爇,皆是烧也。”
4.热;烫。张逢春《海兰》:“这炕烧的炮得慌,睡不着啊。”
5.中药制法的一种。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例:炮制。宋洪迈《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咳逆者,天雄炮过,以酒调一钱,匕服。”
6.通“ 庖 ”。厨师。参见“炮人”。
7.通“ 庖 ”。烹调。参见“炮牺”。

炮2 [bāo ㄅㄠ]
1.一种烹调方法。将鱼肉片等放在锅或铛中置于旺火上迅速搅拌。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食时,洗却盐。煮、蒸、炮任意,美于常鱼。”如:炮羊肉;炮猪肚。
2.烘焙。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炮3 [pào ㄆㄠ]
[《广韵》匹皃切,去效,滂。]
1.火炮。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火药发明后,改用火药发射铁弹丸。今指口径在
大炮
二厘米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火力强,射程远。种类很多:有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等。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伏炮机发,使奴自践藉,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公(袁可立)心疑之。”《清史稿·兵志三》:“令江南机器局拨解新式快枪三千枝,快炮七尊。”老舍《神拳》第四幕:“外面炮声隆隆,隐隐有杀声。”
2.爆竹。梁实秋《过年》:“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参见“ 炮3仗 ”。
3.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作炮。

回答3:

炮,读音分别是:páo bāo pào .
炮烙 páo luò
炮制 páo zhì
如法炮制 rú fǎ páo zhì
炮凤烹龙 páo fèng pēng lóng
炮格 páo gé
炮羊肉 bāo yáng ròu
炮干 bāo gān
马后炮 mǎ hòu pào
迫击炮 pǎi jī pào
鞭炮 biān pào
炮灰 pào huī
放空炮 fàng kōng pào
礼炮 lǐ pào

回答4:

炮有三个读音,分别是pao第四声,pao第二声,bao第一声。 ( 1 )炮弹( 2 )炮制( 3 )炮羊肉